農村再生條例  總則 ( 99 年 08 月 04 日)
第1條
為促進農村永續發展及農村活化再生,改善基礎生產條件,維護農村生態 及文化,提升生活品質,建設富麗新農村,特制定本條例。

第2條
本條例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 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

第3條
本條例用詞,定義如下:

一、農村社區:指非都市土地既有一定規模集居聚落及其鄰近因整體發展 需要而納入之區域,其範圍包括原住民族地區。

二、農村再生計畫:指由農村社區內之在地組織及團體,依據社區居民需 要所研提之農村永續發展及活化再生計畫。

三、農村再生發展區:指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依農村發展需要,擬 訂計畫報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定實施土地活化管理之區域。

第4條
農村活化再生之推動,應依下列原則辦理:

一、以現有農村社區整體建設為主,個別宅院整建為輔。

二、實施結合農業生產、產業文化、自然生態及閒置空間再利用,整體規 劃建設。

三、創造集村居住誘因,建設兼具現代生活品質及傳統特質之農村。

第5條
中央主管機關應統籌農村規劃及建設相關資源,配合區域性農業發展政策 ,整合政府各部門在農村社區實施之各項建設及計畫。

第6條
中央主管機關應擬訂農村再生之政策方針,報行政院核定;修正時亦同。

第7條
中央主管機關為推動農村永續發展及活化再生相關事項,應設置農村再生 基金新臺幣一千五百億元,並於本條例施行後十年內分年編列預算。

農村再生基金之來源如下:

一、前項分年編列預算之撥入。

二、受贈收入。

三、基金孳息。

四、其他收入。

農村再生基金之用途如下:

一、辦理農村再生計畫之整體環境改善、公共設施建設、個別宅院整建、 產業活化、文化保存與活用及生態保育支出。

二、辦理農村活化再生之政策方針、農村再生總體計畫、年度農村再生執 行計畫或農村再生發展區計畫擬訂、審核之業務支出。

三、補助具有歷史文化價值建築物或能與鄰近環境景觀融合之特色建築物 及其空間之維護或修繕。

四、具有保存價值之農村文物、文化資產及產業文化所需保存、推廣、應 用及宣傳等支出。

五、辦理農村調查及分析、農村基礎生產條件及個別農村生活機能之改善 、規劃及建設等支出。

六、推動休閒農業及農村旅遊相關支出。

七、辦理農村社區之規劃、建設、領導、永續經營等人力培育及農村活化 再生宣導等支出。

八、管理及總務支出。

九、其他有關農村活化再生業務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