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方:公訴 , 院方:通常程序 |
主文
- 理 由
- 一、
明知海洛因為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條第2項第1款所列之第一級毒品 |基於施用第一級毒品之犯意
- 公訴意旨略以:被告甲OO明知海洛因為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條第2項第1款所列之第一級毒品,依法不得施用,竟基於施用第一級毒品之犯意,於民國108年7月31日20時許,在高雄市○○區○○○路000巷00號居處,以針筒注射方式,施用第一級毒品海洛因1次
- 因認被告涉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第1項之施用第一級毒品罪嫌
- 二、
又最高法院刑事大法庭109年11月18日109年度台上大字第3826號裁定及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3826號刑事判決意旨略以
- 按起訴之程序違背規定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 而不受理判決,得不經言詞辯論程序為之,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1款、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
- 又最高法院刑事大法庭109年11月18日109年度台上大字第3826號裁定及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3826號刑事判決意旨略以:
- 1.
致法院不能為實體審理及判決亦屬「起訴之程序違背規定」
- 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1款規定,案件有起訴之程序違背規定之情形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 此所稱之起訴之程序違背規定,係指檢察官提起公訴之訴訟行為於程序上有違法律之規定而言
- 而提起公訴之訴訟行為是否於程序上有違法律規定,原則上,固是以起訴時所存在之事項及法律規定為判斷,惟檢察官起訴後始發生之情事變更事由,致法院不能為實體審理及判決亦屬「起訴之程序違背規定」
- 2.
不因其間有無犯第10條之罪經起訴、判刑或執行而受影響
- 109年1月15日修正公布、同年7月15日施行之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第3項規定,犯第10條之罪於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執行完畢釋放後,3年後再犯第10條之罪者,適用本條前2項之規定
- 上開所謂「3年後再犯」,只要本次再犯(不論修正施行前、後)距最近1次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執行完畢釋放,已逾3年者,即該當之,不因其間有無犯第10條之罪經起訴、判刑或執行而受影響
- 3.
並保障施用毒品者能獲得妥適並完善治療或其他有利戒毒途徑處遇之機會
- 本於權力分立原則,法院對檢察官職權行使,O予以尊重,雖非謂不得為適度之司法審查,惟對於施用毒品者本次所犯如距最近1次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執行完畢釋放後,已逾3年者,檢察官既得本於立法者所賦與之職權裁量是否聲請法院裁定觀察、勒戒或為命附條件(現行法僅能附命完成戒癮治療)緩起訴處分之多元化處遇,即聲請法院裁定機構內之觀察、勒戒並非檢察官所得採取之唯一途徑,法院自不能僭越檢察官之職權,逕對施用毒品者裁定O予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
- 法院當不能「為求程序之經濟」便宜行事,而應嚴守程序上之正義,尊重檢察官之裁量權,並保障施用毒品者能獲得妥適並完善治療或其他有利戒毒途徑處遇之機會
- 三、
並依刑事訴訟法第307條之規定不經言詞辯論為之
- 經查:被告本案施用第一級毒品之時間,距其最近1次觀察勒戒強制戒治執行完畢之日即101年4月19日,已逾3年,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查,縱被告於其間曾多次因犯施用毒品罪,經起訴、判刑或執行,依前開說明,仍應依修正後之毒品條例第20條第3項、現行第24條等規定,由檢察官基於一次性之整體規劃而重啟處遇程序,視被告個案情形,是否適合「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或給予「附命完成戒癮治療緩起訴處分」之機會
- 檢察官逕予提起公訴,法院無從替代檢察官為上開合義務性之裁量處遇,應認本件起訴程序違背規定,且無從補正,自應諭知公訴不受理判決,並依刑事訴訟法第307條之規定不經言詞辯論為之
- 四、
由本院另行審結,併予敘明
- 被告被訴另行持有第一級毒品部分,由本院另行審結,併予敘明
- 據上論結
- ,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1款、第307條,判決如主文
- 罪名法條
- 因認被告涉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第1項之施用第一級毒品罪嫌
- 適用法條
- 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1項,303,第一審,公訴,審判
- 刑事訴訟法,第307條,307,第一審,公訴,審判
- 引用法條
- 刑事訴訟法 第 220、449 條(106.11.16)
-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10,A
- 刑事訴訟法,第307條,307,第一審,公訴,審判
- 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1項,303,第一審,公訴,審判
-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第3項,20,A
-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條第2項第1款,2,A
-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4條,24,A
-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第2項,10,A
-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第1項,1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