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方:公訴 , 院方:通常程序 |
主文
- 理 由
- 一、
被告甲OO意圖
- 公訴意旨略以:被告甲OO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於民國109年4月7日凌晨3、4時許,在宜蘭縣○○市○○路000號騎樓之鐵門邊,竊取王韋翔所經營之「在家空間規劃設計」商號價值新臺幣(下同)5萬元之O屬招牌一面,得手後,將之攜往宜蘭市梅洲二路之資源回收廠,變賣予不知情之O馮芳蘭,得款140元
- 因認被告所為,係涉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嫌等語
- 二、
自O為被告無罪判決之諭知
- 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
- 再不能證明被告犯罪者,即O諭知無罪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154條第2項、第30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 又事實之認定,應憑證據,如未能發現相當證據,或證據不足以證明,自不能以推測或擬制之方法,為裁判基礎
- 且認定不利於被告之事實須依積極證據,苟積極證據不足為不利於被告事實之認定時,即O為有利於被告之認定
- 另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雖不以直接證據為限,間接證據亦包括在內,然而無論直接證據或間接證據,其為訴訟上之證明,須於通常一般之人均不致有所懷疑,而得確信其為真實之程度者,始得據為有罪之認定,倘其證明尚未達到此一程度,而有合理之懷疑存在而無從使事實審法院得有罪之確信時,即O由法院為諭知被告無罪之判決(最高法院40年台上字第86號、30年上字第816號、76年台上字第4986號判例參照)
- 又按檢察官就被告犯罪事實,應負舉證責任,並指出證明之方法,刑事訴訟法第161條第1項定有明文
- 因此,檢察官對於起訴之犯罪事實,應負提出證據及說服之實質舉證責任
- 倘其所提出之證據,不足為被告有罪之積極證明,或其指出證明之方法,無從說服法院以形成被告有罪之心證,基於無罪推定之原則,自O為被告無罪判決之諭知(最高法院92年台上字第128號判例要旨參照)
- 三、
無非係以證人即「在家空間規劃設計」員工O志偉於警詢及偵查、證人即資源回收廠負責人O馮芳蘭於警詢中之證述、監視錄影畫面擷取照片、「在家空間規劃設計」現場及招牌外觀照片、街景照片等為其主要論據
- 公訴意旨認被告涉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嫌,無非係以證人即「在家空間規劃設計」員工O志偉於警詢及偵查、證人即資源回收廠負責人O馮芳蘭於警詢中之證述、監視錄影畫面擷取照片、「在家空間規劃設計」現場及招牌外觀照片、街景照片等為其主要論據
- 四、
除客觀上行為人有破壞他人對物之持有關係 |明知或已預見上開招牌係他人所有之物仍予以竊取 |被告具有竊盜他人物品之主觀犯意
- 訊據被告固坦承有於上開時、地,拿走「在家空間規劃設計」O屬招牌1面,並將之攜往宜蘭市梅洲二路之資源回收廠,變賣予O馮芳蘭,得款140元之事實,惟堅詞否認有何竊盜之犯行,辯稱:伊是以撿拾資源回收為業,那條路線伊常常走,騎樓常常都會放瓶罐等資源回收物,O看到那塊O屬已經鏽蝕,又跟其他裝潢廢棄物及瓶罐放在一起,伊認為係別人不要的東西,才予以撿拾等語(見本院卷第66-68、78-80頁)
- 經查,被告前開所坦認之事實,業據證人即「在家空間規劃設計」員工O志偉於警詢及偵查、證人即資源回收廠負責人O馮芳蘭於警詢中證述明確,且有失竊現場暨被告回收物品照片11張、監視錄影畫面擷取照片3張、「在家空間規劃設計」現場及招牌外觀照片16張在卷可稽(見警卷第13-19頁、偵字卷第26-33頁),該部分事實堪以先予認定
- 然按竊盜罪之O立,除客觀上行為人有破壞他人對物之持有關係而將他人之物品移置於自己實力支配下外,主觀上尚須行為人有不法所有之意圖及竊盜之故意,方能成罪
- 而依卷附失竊招牌照片及失竊現場照片(見警卷第13頁)所示,本案失竊招牌係O銅色系O屬,且有做仿舊設計,該招牌失竊時擺放之O置為騎樓地板,該處尚有小型盆栽、木板、紙類、瓶罐等雜物一同堆放、散置各處,顯然被告所辯「O看到那塊O屬已經鏽蝕,又跟其他裝潢廢棄物及瓶罐放在一起,伊認為係別人不要的東西,才予以撿拾」等語,並非全然無據,被告於上開客觀情狀下,因一時不察而誤認上開招牌係他人不要之物品,進而誤為撿拾,亦非全無可能,則卷內既無證據證明被告係明知或已預見上開招牌係他人所有之物仍予以竊取,無從認為被告具有竊盜他人物品之主觀犯意,與竊盜之構成要件尚屬有間,自不得逕以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嫌相繩之
- 五、
依法自O為無罪之諭知
- 綜上所述,公訴人所據之積極證據並未達於使通常之人均不致有所懷疑而得確信為真實之程度,尚不足使本院形成被告確有公訴意旨所指竊盜犯行之確信,而仍有合理懷疑存在
- 此外,復查無其他積極證據足資證明被告確有上開公訴意旨所指竊盜犯行,本案不能證明被告犯罪,依法自O為無罪之諭知
- 據上論斷
- ,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1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 本案經檢察官劉憲英提起公訴,檢察官張學翰到庭執行職務
- 罪名法條
- 因認被告所為,係涉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嫌等語
- 三、公訴意旨認被告涉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嫌,無非係以證人即「在家空間規劃設計」員工O志偉於警詢及偵查、證人即資源回收廠負責人O馮芳蘭於警詢中之證述、監視錄影畫面擷取照片、「在家空間規劃設計」現場及招牌外觀照片、街景照片等為其主要論據
- 而依卷附失竊招牌照片及失竊現場照片(見警卷第13頁)所示,本案失竊招牌係O銅色系O屬,且有做仿舊設計,該招牌失竊時擺放之O置為騎樓地板,該處尚有小型盆栽、木板、紙類、瓶罐等雜物一同堆放、散置各處,顯然被告所辯「O看到那塊O屬已經鏽蝕,又跟其他裝潢廢棄物及瓶罐放在一起,伊認為係別人不要的東西,才予以撿拾」等語,並非全然無據,被告於上開客觀情狀下,因一時不察而誤認上開招牌係他人不要之物品,進而誤為撿拾,亦非全無可能,則卷內既無證據證明被告係明知或已預見上開招牌係他人所有之物仍予以竊取,無從認為被告具有竊盜他人物品之主觀犯意,與竊盜之構成要件尚屬有間,自不得逕以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嫌相繩之
- 判例
- 最高法院40年台上字第86號、30年上字第816號、76年台上字第4986號判例參照
- 最高法院92年台上字第128號判例要旨參照
- 適用法條
- 刑事訴訟法,第301條第1項,301,第一審,公訴,審判
- 引用法條
- 中華民國刑法 第 320 條(105.11.30)
- 刑事訴訟法 第 154、161、301 條(106.11.16)
- 刑法,第320條第1項,320,分則,竊盜罪
- 刑事訴訟法,第301條第1項,301,第一審,公訴,審判
- 刑事訴訟法,第161條第1項,161,總則,證據,通則
- 刑事訴訟法,第154條第2項,154,總則,證據,通則